高层再对房地产行业释放积极信号。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会议强调炒股证券公司,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受此影响,港股房地产板块尾盘快速拉升。据Wind,地产建筑业板块上涨2.94%,涨幅居于各行业前列,64只成分股均上涨。其中,融创中国、富力地产、中国建材涨幅超10%,雅居乐集团、旭辉控股集团、万科企业、龙湖集团、越秀地产等多只个股涨幅在5%以上。
本次会议对房地产板块着墨不多。亿翰智库认为,“稳住楼市”其实是延续“926”政治局会议提出的“止跌回稳”,房地产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对经济很重要,对地产的态度明确了,要稳定楼市的决心也很坚定。
在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看来,这一方面是由于三季度已对地产做了部署,且三季度会议后,各部委对房地产进行了高频率的政策部署。另一方面,10-11月楼市“止跌回稳”取得了一定成效,热点城市二手房或新房交易量在11月份创下了阶段性新高。
亿翰智库也认为,高层意在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把房地产的底托住,当前也正处于政策作用释放期。目前来看,市场出现了正向反馈,新房、二手房都有“止跌”的迹象。
从数据上来看,得益于政策稳信心强预期叠加新增供应大幅回升,11月,各地新房成交延续U型走势达到年内新高,二手房继续走强。
据克而瑞监测数据,11月30个重点城市整体成交1534万平方米,环比增长3%,同比增长20%,与三季度月均值相比增长59%,前11月累计同比降幅收窄至26%。二手房成交面积环同比分别上升16%和33%,前11月累计同比增长5%。
一线城市是各项新政直接受益者,4个城市的新房成交面积环比增长9%,同比上升62%,较三季度月均增长76%,累计同比降幅为14%。深圳涨幅显著,环比增65%且同比倍增。
二手房市场高温不退。在克而瑞重点监测的18个城市中,除青岛、汉中、资阳、宝鸡等4城外,其余14个城市成交均持增。同比来看,重点城市涨多跌少,京沪深等核心城市成交规模普遍高于去年同期,特别是深圳同比倍增,北京、上海等增幅也在50%左右。
上海在限购放松、购房成本下降等一系列利好影响下,需求得到有效释放,二手房市场表现尤其亮眼。
上海链家的监控数据显示,11月份全市共成交二手房2.4万套,环比增长10%,同比增长75%,创下近三年半以来单月成交量新高。从链家的带看量来看,近两个月带看量持续增长,11月带看量环比增长7.5%,单月带看量创历史新高。
11月中旬,财政部、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税收优惠政策,对住房交易契税、非普通住宅增值税进行了新的规定,加大住房交易环节契税优惠力度。北上广深迅速落地利好,相关政策于12月1日起施行。
这一举措促进了购房需求的释放,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12月1日至5日,全国房屋交易累计申报55.3万套,同比增长24.8%。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同比分别增长62.2%、87.2%、27.5%和66.4%。
华福证券房地产分析师陈立认为,12月契税政策减免落地,促进网签备案数据环比改善。叠加房企年底冲量促销,年底成交量或走出翘尾行情。李宇嘉也表示,减税政策在12月份生效,预计12月楼市销售量也将在高位徘徊,对今年国内需求形成了支撑。
展望2025年,业内认为,在政治局会议最新定调的指引下,明年更多稳地产政策有望加快落地落实,稳定房地产市场对于稳定宏观经济至关重要。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房地产市场从阶段性回稳到市场真正实现“止跌回稳”,关键是已出台政策落实到位,包括加快推进货币化安置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加快落实3000亿元保障房再贷款收购存量房等。另外,盘活闲置土地有助于优化供需关系,为市场注入活力,同时有助于改善地方政府及房企资金状况,专项债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加快落实或是促进2025年投资和开工恢复的关键。
李宇嘉也认为,“稳定预期、激发活力”的相关提法,一方面意在继续通过市场交易量的稳定在扭转对于房地产量价下行的预期。另一方面,当前的纾困市场的政策需要创新思路,转向需求的潜力,比如提出的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现在,每年有1000万新就业大学生,有2亿新市民、打工人,对接保障房需求,夯实中长期住房需求潜力,这可能是激发活力的一个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陈文静认为,本次政治局会议还明确,货币政策要适度宽松,由此前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定调上更加积极。短期来看,支持性的货币政策仍将延续,降准降息仍有空间。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更多低成本资金进入市场,也有助于降低购房者、企业资金成本,修复市场预期。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郑娜
相关阅读 从历史视角观察央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对于‘货币适度宽松’有抢跑之嫌,应避免透支利好。”
389 01-09 18:48 前瞻2025 | 超常规政策思路渐明,货币政策如何兑现“适度宽松”?总量政策力度或不低于2024年,国债现券买卖等操作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也被寄予期待。
10 351 2024-12-26 21:11 两大重磅会议定调积极,明年经济工作划重点丨一周热点回顾政治局会议将明年宏观政策定调为“更加积极有为”,首次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立场持续14年的“稳健”转为“适度宽松”,财政政策从“积极”到“更加积极”,强调“稳住楼市股市”。
354 2024-12-14 11:35 汪涛:政治局会议政策基调更加积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公布更多细节宏观政策定调的更多详情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公布,而大部分关键政策目标和刺激措施将在明年 3月两会前后公布。
573 2024-12-12 11:38 新华时评:我国货币政策从“稳健”改“适度宽松”传递积极信号时隔10多年炒股证券公司,货币政策取向再次改为“适度宽松”体现了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传递出积极信号,将有力提振各方信心,助力中国经济回升向好。
81 2024-12-10 16:47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国内顶级的炒股配资_最安全的股票配资平台_国内股票配资实盘排名观点